只学了半年编程,东莞大一学生斩获软件信息技术“国赛”奖牌
文/图 羊城派记者 王俊伟 通讯员 朱雪琴
近日,在位于东莞的广东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读大一的学生岑志奋获得了第九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C/C++程序设计大学C组广东赛区一等奖和全国总决赛三等奖两个奖项。从初次接触编程到参赛获奖,岑志奋仅仅用了半年时间。
平均每天疯狂“刷题”6小时
今年19岁的岑志奋来自湛江,在广东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对于他而言,大一就像是“第二次高考”,他每天重复宿舍、课室、饭堂“三点一线”的生活。“大一第一学期开学不久,我就加入到学校的参赛队。从接触编程到参加省赛,只有半年的时间。由于时间紧迫,我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对着电脑题海战术。岑志奋说,为了更加高效地答题,他还找出往年的考题,模拟考试现场按照规定的时间对着电脑作答。
“在考试的过程中,要求编写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并使它有效运行。其实,写编程有时候就像写作文,表达出大意还不够,还要学会用简洁精炼、通俗易懂的编程语言进行表述,所以培养编程思维十分重要。”岑志奋说,白天除了上课,他几乎泡在课室里疯狂刷题,晚上他就坐在电脑前上网络公开课。“远程课有很多编程大神,他们擅长用简单明了的编程语言解答十分复杂的题目,用时很短且毫不费力。虽然他们不是坐在我旁边跟我面对面,但是这个传授的过程却使我获益匪浅。”
结合自身实际,岑志奋总结出一套快速作答的方法,就是每次作答前,先在一张草稿纸上写解答大纲,将多余的步骤进行调整或删除,再在电脑上进行运行。他觉得,这种方法看似没有必要,但是笔在记录的过程中可以使人注意力更加集中和思维更加清晰,并有助于及时纠正错误。据悉,他平均每天花6个小时在编程练习上。
为学好编程每天早起晚归
事实上,在上大学之前岑志奋对编程毫无概念,一开始选择计算机应用技术这个专业只是因为看好它的就业前景。在不断编写代码的过程中,岑志奋发现它为自己带来满满的成就感,并尝到了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带来的甜头,因此他越来越着迷。“编程是一个十分枯燥乏味的过程,想要进步,必须耐得住寂寞。对着电脑久了,可以到外面走走,使大脑得到放松。”岑志奋说。
提起自己的得意门生,岑志奋的指导老师何银川露出满意的笑容。他说,岑志奋是一个特别勤奋的学生,自学能力也很强。每次遇到问题时,他很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寻找答案。“他每天都是第一个到教室,最后一个离开,专业知识学得十分扎实。”何银川说。
来源|羊城派
责编|许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