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公司内部竟然禁用了python开发,软件开发何去何从?
今天有网友在某社交平台发文:有公司内部竟然禁止了python开发!
帖子没几行,评论却炸锅了。
有的说“太正常,Python 本就不适合做大项目”,还有的反驳“飞书全员用Python ”。
暂且不说这家公司的决定是否合理,评论区的情绪已经说明了问题:
Python 真的该被这么评价吗?尤其是在中大型企业管理系统的开发中,它真的不适合用?
不妨先看清一件事:
开发软件的真正大头花费,不是软件运行的速度,而是后期维护代码的成本
因为,优秀的程序员真的很贵!
你想想,如果辛辛苦苦开发出一个系统如果后期维护困难,不仅拖慢效率,还会带来更大的成本。
而 Python 在很多场景下,正是因为语法清晰、开发效率高、生态成熟,反而更容易控制整体投入。
如果说“Python 跑得不够快”,那要看具体场景
在企业管理系统里,数据处理和流程控制占主要部分,这些对性能的要求并不高。真正追求速度的,比如cpp项目,当然会优先选用 C++。但这不能说明 Python 一概不行。
实际上,Python 的可维护性、工具支持度和开发效率,已经可以满足大多数企业级系统的需求。问题不是 Python 不行,而是使用它的人有没有掌握好工具和规范。
对 Python 的担忧,大多都有现成的解决方案
一些人不愿意用 Python,是因为担心项目后期问题多,比如说:
- Python 的类型不够严格,怕代码混乱
- 一些库写得不好,开发工具识别不了
- 打包部署麻烦,难以在不同平台上稳定运行
这些问题的确存在,但都不是致命的。
现在 Python 项目基本都使用类型注解,配合静态检查工具,代码清晰度可以和 Java、C# 等语言相当。
打包方面,Docker 已经是行业主流,Python 配合容器部署并不复杂。
再说跨语言调试,任何语言调用 C/C++ 都不会轻松,不只是 Python 才有这个问题。
库的质量不好,可以换;开发习惯差,可以统一标准。这些都不是语言本身决定的,而是团队水平和管理能力的问题。
真正该重视的,是平台能力和数据安全问题
如果非要说 Python 在企业系统开发中有短板,那应该是它在国内“信任”层面确实稍弱一点。尤其是在涉及数据安全、国产化要求越来越严格的今天,很多企业开始转向更稳妥的技术选型。
比如金蝶、用友这样的软件公司,提供的多为标准解决化行业方案;
钉钉、飞书则提供平台化支撑能力;还有像更进一步的无代码开发平台,让业务人员也能拥有软件开发的能力。
其中,云表就凭借其自研的电子表格核心让很多企业通过“画表格”方式快速搭建系统,不需要写代码,业务人员自己也能完成应用配置。比如大家熟知的许继电气、恒逸石化、南方物流等。
适配国产数据库和国产操作系统如鸿蒙OS,部署方式可自由选择,eversheet让企业在数据安全上多了一份保障。
这些工具的优势不在语言本身,而在于更符合当前企业对可控性、数据合规性、快速迭代的要求。
所以回到最初那个问题:企业内部禁用 Python 合不合理?
如果只是因为语言偏见,那未免太草率;但如果从整体系统治理角度出发,转向更可控、更易用的平台,也是可以理解的。
软件开发不只是技术问题,更是管理问题。选什么语言,是技术团队和管理层共同决策的结果。但在决策前,至少应该把问题看清楚,不要因为一些误解,就把可行的工具拒之门外。
最后,你有什么不同的观点?
文 | ea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