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节 EXCEL条件求和(excal条件求和)
首先介绍一下求和函数SUM,在10.3节的引用运算符中已介绍过,相信大家已经用过并能很好的撑握,它可以直接在单元格里输入,也可以在菜单栏“开始”-“编辑”里找到它,就不在这多言了。而要重点介绍的是条件求和,即目标区域里,满足什么条件才相加。
15.1 SUMIF函数
SUMIF函数用于根据指定条件对范围内的单元格进行求和。它的语法是:
=SUMIF(判断范围,条件,[求和范围])
判断范围:这是函数用来检查条件的单元格范围。函数会检查这个范围内的每个单元格,看是否满足条件。
条件:这是用于筛选的条件,用于确定“判断范围”内哪些单元格应该被包含在求和中。条件可以是数字、表达式、文本字符串或单元格引用。
求和范围(可选):如果省略,函数会直接对“判断范围”中的单元格进行求和。
实例23:
有一张全公司各部门、各人员的实发工资清单,我们要按部门统计工资额。注意观察三张图的编辑栏。
第一张图:=SUMIF($B$2:$B$9,"财务部",$C$2:$C$9):
第一个参数$B$2:$B$9,表明对这个区域的数据进行查找和比对。这里用到了绝对引用$,是为了固定这一区域,为公式填充作准备。
第二个参数"财务部",这是用于在第一个参数区域进行比对的条件。财务部用上了半角的引号,这是因为EXCEL规定,公式、函数使用文本时,需要打上英文状态下的半角双引号。
第三个参数$C$2:$C$9,在上两个参数的作用下,已确定哪个区域的谁参与求和,那么这个参数就表明对哪个区域的值进行符合条件的具体计算。
第二张图:=SUMIF($B$2:$B$9,E3,$C$2:$C$9),这个公式中,第二个参数使用了单元格引用,表明E3单元格填什么部门,就用什么部门作条件,灵活性增加了。
第三张图:=SUMIF($B:$B,E4,$C:$C),大家注意看两个区域的单元格引用方式发生了改变,和上面两张图对比可看出,单元格区域的引用只使用了列号,没有指定行号,这个技巧可以方便将来部门、实发工资的行数增加了,公式也随之增加行数,灵活性更高了。
15.2 SUMIFS函数
SUMIFS函数用于根据多个条件 对范围内的单元格进行求和。它是 SUMIF 的扩展版本,支持同时应用多个条件来筛选数据。它的语法是:
=SUMIFS(求和范围,判断范围1,条件1,[判断范围2,条件2],...)
求和范围:要求和的单元格区域。
判断范围:条件判断区域。
条件:要判断的条件,其形式可以为数字、文本、表达式、单元格引用。例如:条件可表达为6000,“财务部”,“>6000”,C2等。注意,文本、逻辑运算要加半角双引号。
实例24:对下表中各部门工资大于6000元的做合计。
说明:我们用销售部来讲解。
=SUMIFS(C:C,C:C,">=6000",B:B,E3)
第一个C:C:求和的区域,即C列,所有实发工资的数据。
第二个C:C:第一个判断区域,也是C列,符合条件的才参与求和。
">=6000":第一个判断条件。
B:B:第二个判断区域,即B列,所有的部门。
E3:第二个判断条件,意思是按部门分类。
SUMIFS函数,需要满足所有条件才能进行求和,即条件之间的关系是“和(ADN)”的关系(详见13.3节)。这个公式表明,需要统计销售部实发工资大于6000的工资额合计。销售部有三个人,工资分别是12000、9000、3000,按本列的条件,参与统计的只有12000和9000,所以结果是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