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知识点归纳(高一数学知识点归纳大全免费)
高一数学是整个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点承上启下,非常重要。下面是一个比较全面的高一数学主要知识点归纳,主要基于国内普遍使用的人教版教材(必修一、必修二),并兼顾其他版本的核心内容:
**核心主题:函数、几何与代数初步、概率统计初步**
一、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必修一 第一章)
1. **集合**
* 概念与表示:元素、集合、属于、列举法、描述法。
*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空集。
* 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全集。
* Venn图的应用。
2. **常用逻辑用语**
* 命题及其关系:命题的概念、四种命题(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及其相互关系。
*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理解概念及判断。
*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或、且、非。
*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理解概念及否定。
二、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必修一 第二章)
1. **等式与不等式的性质**
* 等式的基本性质。
*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对称性、传递性、可加性、可乘性等)。
2. **基本不等式 (√ab ≤ (a+b)/2)**
* 推导与证明(几何解释)。
* 应用:求最值(“一正二定三相等”原则)、证明简单不等式。
3.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
* 二次函数:图象(抛物线)、性质(开口方向、顶点、对称轴、单调性、最值)。
* 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图象法、符号法)、解集与判别式的关系。
* 三者之间的联系:利用函数图象解方程和不等式。
三、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必修一 第三章)
1. **函数的概念**
* 定义:映射观点下的函数定义(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
* 函数三要素: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
* 区间表示法。
* 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
2. **函数的基本性质**
* **单调性**:增函数、减函数、单调区间。判断方法(定义法、图象法)。
* **奇偶性**:奇函数、偶函数。判断方法(定义法、图象法)。
* **最值**:最大值、最小值(局部与整体)。
* **周期性**:初步了解概念(为三角函数铺垫)。
3. **幂函数**
* 定义:y = x^α (α为常数)。
* 常见幂函数(α=1,2,3,1/2,-1)的图象和基本性质。
4. **函数的应用**
* 建立简单的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如利润、面积、运动问题)。
* 利用函数性质(单调性、最值)解决实际或数学问题。
四、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必修一 第四章)
1. **指数**
* n次方根与分数指数幂:根式、分数指数幂定义及互化。
* 无理数指数幂:了解概念。
* 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5.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
* 互为反函数:图象关于 y = x 对称。
6. **函数的应用(二)**
* 指数型、对数型增长模型(如人口增长、复利、衰减)。
* 利用指数/对数函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比较大小、解方程/不等式)。
五、 三角函数 (必修一 第五章)
1. **任意角和弧度制**
* 任意角的概念:正角、负角、零角、象限角、轴线角。
* 终边相同的角。
* 弧度制:定义、弧度与角度的互化、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
2. **三角函数的概念**
* 借助单位圆定义:正弦(sinα)、余弦(cosα)、正切(tanα)。
* 三角函数线。
*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sin^2α + cos^2α = 1, tanα = sinα/cosα。
3. **诱导公式**
* 公式一:终边相同的角三角函数值相等。
* 公式二~六:π±α, -α, π/2±α, 3π/2±α 的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 正弦函数(y=sinx)、余弦函数(y=cosx):
* 周期性、最小正周期。
* 图象(五点作图法)。
* 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性、对称性(轴、中心)。
* 正切函数(y=tanx):
* 周期性、最小正周期。
* 图象。
* 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性、对称中心。
5. **三角恒等变换 (初步)**
*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 简单的三角恒等式证明和化简(公式的直接应用)。
6. **函数 y = A sin(ωx + φ)**
* 参数A, ω, φ的物理意义(振幅、周期、相位/初相)。
* 图象变换:由y=sinx图象通过伸缩平移得到。
* 求解析式(五点法或最值点法)。
7. **三角函数的应用**
* 解简单的三角方程和不等式(利用图象或单位圆)。
* 建立三角函数模型解决周期性实际问题(如简谐振动、潮汐、季节变化)。
六、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必修二 第六章)
1. **平面向量的概念**
* 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与标量区别)。
* 表示:几何表示(有向线段)、符号表示。
* 模、零向量、单位向量。
* 平行向量(共线向量)、相等向量、相反向量。
2. **平面向量的运算**
* **线性运算**:
* 加法: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坐标加法。
* 减法:三角形法则、坐标减法。
* 数乘:定义、几何意义、运算律。
* **数量积(点积)**:
* 定义:a·b = |a||b|cosθ (θ为夹角)。
* 坐标运算:若a=(x,y), b=(x,y), 则a·b = xx + yy。
* 性质:交换律、分配律、与模/夹角的关系(cosθ = (a·b)/(|a||b|))、垂直的充要条件(a·b=0)。
3.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任一向量可用两个不共线向量唯一线性表示。
* 正交分解:在直角坐标系中,向量用坐标表示。
* 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加法、减法、数乘、模、数量积)。
* 向量共线/垂直的坐标表示。
4. **平面向量的应用**
* 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
* 证明点共线、线平行、垂直。
* 证明平面几何定理(如中线定理、重心坐标)。
* 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初步):力、速度、位移的合成与分解。
七、 复数 (必修二 第七章 - 部分版本可能安排在高二)
1. **复数的概念**
* 虚数单位i:i^2 = -1。
* 复数:形如 a + bi (a, b∈R) 的数。实部、虚部。
* 复数分类:实数(b=0)、虚数(b≠0)、纯虚数(a=0且b≠0)。
* 复数相等:实部虚部分别相等。
2. **复数的几何意义**
* 复平面:实轴、虚轴。
* 复数与复平面内的点一一对应。
* 复数与平面向量一一对应。
3. **复数的运算**
* 加减法:(a+bi) ± (c+di) = (a±c) + (b±d)i (几何意义:向量加减)。
* 乘法:(a+bi)(c+di) = (ac-bd) + (ad+bc)i。
* 共轭复数:z = a+bi 的共轭记作 z = a-bi。性质:z·z = a^2 + b^2。
* 除法:分子分母同乘分母的共轭复数。
* 复数的模:|z| = |a+bi| = √(a^2 + b^2)。几何意义:对应向量的模(点到原点距离)。
八、 立体几何初步 (必修二 第八章)
1. **基本立体图形**
* 空间几何体:柱(棱柱、圆柱)、锥(棱锥、圆锥)、台(棱台、圆台)、球。
* 结构特征:棱、面、顶点、母线、轴、旋转体。
* 直观图:斜二测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
2. **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 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体积公式。
* 圆柱、圆锥、圆台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体积公式。
* 球的表面积公式、体积公式。
3.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 **平面的基本性质**:
*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 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确定平面的其他方法)。
*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交线)。
* **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定义、判定、异面直线所成角)。
*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在平面内、相交(垂直是特例)、平行(定义、判定定理、性质定理)。
*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行(定义、判定定理、性质定理)、相交(垂直是特例)。
4.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
*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
*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
5.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 直线与平面垂直:定义、判定定理(线线垂直=>线面垂直)、性质定理(线面垂直=>线线垂直)。
* 平面与平面垂直:定义(二面角)、判定定理(线面垂直=>面面垂直)、性质定理(面面垂直=>线面垂直)。
* **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重要工具)。
* **二面角**:定义、平面角(在棱上取点,在面内作垂直于棱的射线)、求法(定义法、垂面法)。
九、 统计 (必修二 第九章)
1. **随机抽样**
* 简单随机抽样:抽签法、随机数法。
* 分层随机抽样:按比例分配样本量。
* 系统抽样:等距抽样。
* 理解不同抽样方法的适用场景。
2. **用样本估计总体**
* **总体取值规律的估计**:
* 频率分布表。
* 频率分布直方图:绘制、理解(面积=频率)。
* 其他统计图表: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
* **总体百分位数的估计**:理解概念(如中位数、四分位数)、计算。
* **总体集中趋势的估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 **总体离散程度的估计**:方差、标准差、极差。
*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理解意义及局限性。
十、 概率 (必修二 第十章)
1. **随机事件与概率**
* 有限样本空间、随机事件(基本事件、复合事件)。
* 事件的关系与运算:包含、并(和)、交(积)、互斥(互不相容)、对立。
* 古典概型:特征(有限性、等可能性)、概率计算公式 P(A) = k/n。
2. **事件的相互独立性**
* 定义:P(AB) = P(A)P(B)。
* 独立性的判断及应用。
3. **频率与概率**
* 频率的稳定性:理解频率与概率的联系与区别。
* 用频率估计概率。
学习建议
1. **重视基础概念**:高一知识点是后续学习(尤其是高二解析几何、导数、排列组合概率等)的基石,务必深刻理解每个定义、定理、公式的内涵和外延。
2. **数形结合**:函数(图象)、向量(几何意义)、三角(单位圆)、立体几何(空间想象)都非常依赖图形,要勤画图、善用图。
3. **运算能力**:函数、三角、向量、不等式的变形和化简,解析几何(高二)的计算,都需要扎实的代数运算能力。多练习,提高准确率和速度。
4. **逻辑推理**:集合逻辑、立体几何证明、函数性质证明都强调逻辑严密性。学习规范的证明书写。
5. **归纳总结**:学完一章或一个模块,及时梳理知识脉络(如画思维导图),对比易混淆概念(如奇偶性与单调性、各种位置关系的判定性质),总结解题方法(如求函数值域、证明线面平行垂直)。
6. **勤加练习**:通过适量练习巩固知识、熟悉题型、发现漏洞。重视课本例题和习题。
7. **预习与复习**:养成预习习惯,带着问题听课;课后及时复习,消化吸收。
8. **建立模型思想**:函数、统计概率都是重要的数学模型,学习时多联系实际背景,理解其应用价值。
这份归纳涵盖了高一数学的核心主干知识。不同地区和学校在具体教学顺序和深度上可能略有差异,但核心内容基本一致。祝你高一数学学习顺利!打好基础,高二高三才能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