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函数平移伸缩变换解题技巧抓住对象、顺序、参数对应三个点
文章标签:
三角函数公式转换
刚考完一模,好多人被三角函数变换打回原形:明明背得动公式,却在图像横跳时瞬间失分。
别怀疑智商,只是三大雷区没踩准。
雷区①:把x当y,把上下拉伸看成左右拉伸
其实左右只在括号里动手脚,上下才冲函数值撒野。
sin2x≠2sinx,前者把周期勒成原来一半,后者单纯把波峰抬高一倍,两码事。
雷区②:顺序乱套,平移伸缩一块上
记住口诀“先瘦身后搬家”——先把周期压缩,再把整体左挪右挪。
不然搬家距离得再乘压缩比,脑壳瞬间浆糊。
举例:把 y=sinx 变成y=sin(2(x-π/3)),如果先写y=sin(2x-π/3),恭喜你,平移量已偷偷缩水一半。
雷区③:方向符号反着写
右移写成“x-”,很多人背成减号往左。
试试画五个关键点,把原先(0,0)、(π/2,1)、(π,0)…挪过去再瞄一眼,坐标会说话,不会骗人。
考场偷懒三件套
1.标准模具直接套:y=A·sin(ω(x-h))+k,A撑高矮,ω密疏周期,h平移,k抬底盘。
填空小题五秒出图,节省草稿纸。
2.倒推法速反推:给出零点坐标,倒代x-h=0、x-h=π/ω…联立几行就逮到h、ω。
别硬配图像,用点说事最稳妥。
3.五点法偷懒:极值点、零点排排坐,把原图五个坐标扔进新方程,一行一行对齐,三阶残差直接消零,省得像拼图一样对半天位。
现实里这套动作更野。
耳机降噪芯片要滤掉高频啸叫,其实是把采集信号sin(ωt)的ω拉到目标值再延时h毫秒——参数全在括号里打滚,跟考卷一模一样。
工程同学把函数画进Matlab,拖个滑条就能看见波峰瞬间闪动,比我们手抖的草图直观多了。
最后留一个个人偏见:图像题别死磕描点,先在脑海里过一遍“伸缩→平移→抬底盘”三部曲,空白卷也能默写五个关键点。
反正我当年就是靠这招,大题最后一行写完还剩十二分钟发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