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都该知道的10个AI编程用法,真正提高效率的那种
说实话,我原本对“AI辅助编程”这事是有点抵触的。
一方面,它确实很强,会写,会解释,还能补全函数逻辑。另一方面,我总觉得它不够靠谱,说翻车就翻车。
但后来我慢慢发现,它不是“能不能用”的问题,而是“在什么场景下用,才真的有帮助”。
这篇文章不是鼓吹什么“AI能替代程序员”的幻想,而是想总结一下我在平时写代码时,哪些时候它确实帮了忙,甚至帮得很到位。
你不一定全用,但一定有一两个场景,可能会对你刚好有用。
1. 文档太难看懂的时候,就让它翻译翻译
很多时候不是我不想看文档,是文档真的写得像给机器人看的。
不论是一些框架API,还是底层库的函数注释,遇到晦涩难懂的语句,我现在基本直接复制丢进AI里,让它“给我用人话解释一下”。它通常能提炼出重点,有时候还能顺手补一个例子,比我翻论坛靠谱。
2. 报错信息别再靠猜了,它比你更冷静
“list index out of range”“TypeError: NoneType is not iterable”……这些错看了那么多遍,依然有时候不知道到底是哪一行出问题了。
我一般把相关代码贴进去,让AI帮我分析报错的可能性。它会给出 2-3 个推测路径,再加修复建议。有时候思路就这么理顺了,不至于卡半天不动。
3. 继承的老代码,实在看不懂的时候
你有没有遇到过那种变量名全是缩写,注释一句没有的代码?我曾接过一个数据处理模块,看了十分钟没明白它干嘛的。贴给AI之后,它大概描述了函数逻辑、变量用途,还提了一句“这块可能是接口缓存用的”。
虽说不能全信,但起码不再是全黑箱的状态了。
4. 抓 bug 的时候,它是个靠谱的“第二意见”
尤其是边界 bug、状态不同步、异步回调顺序问题这种,调半天没头绪的时候,我会让 AI 帮我看看哪里有遗漏。
有次是图像尺寸判断没做空值处理,AI一句话就指出问题,顺便还贴了一版 try-except 的修复方案。确实比单纯打印日志排查来得高效。
5. 写注释的时候懒得动手?它可以代劳
函数逻辑我懂,写注释懒得写——相信不止我一个人有这个毛病。
AI可以帮你生成一段还算规范的注释,功能、参数、边界、返回值类型一应俱全。大部分时候都够用,审代码的时候也不容易被喷“怎么又没写注释”。
6. 想优化代码结构?它比你还追求“优雅”
我有段多层嵌套的判断逻辑,看着就烦。贴给AI,它建议我拆函数、合并分支,甚至还推荐了列表推导式替代。改完之后不光可读性好了,写起来也更顺了。
7. 算法慢得一批?它会让你想起数据结构课
我写了个对比处理的函数,跑得特别慢。AI一看就说可以用哈希表做映射,再加一个 LRU 缓存机制优化访问频率。
虽然我一开始没太信,但真按它说的改了,速度还真快了不少。
8. 要改语言时,它是个翻译官,也懂语境
从 Python 改到 Go,不是简单变量翻译那么简单。AI 可以识别你用的是 requests,就用 Go 的 net/http 替掉,并补上了 goroutine 的并发处理逻辑。
逻辑没变,风格变了,挺厉害的。
9. 写到一半没思路?它可以帮你“接着写”
有时候 ORM 建了一半,连接也写了,但就是不想再去查 CRUD 的写法了。
这时候让 AI “继续补一下模型和基础操作”,它能快速接上,还保持上下文一致。就像一个静悄悄的队友接住了你写到一半的球。
10. 想做个原型?直接告诉它你要什么
我说:“给我一个带用户登录验证的前端页面,用 React 写。”
它直接生成了一个包含表单校验、路由守卫、状态处理的组件,结构清晰,变量名也不乱。剩下我只需要改接口地址和样式。
最适合用在灵感来了但懒得起手的时候。
最后说一句
AI 不是什么“全能写代码”的神,它会错、会猜错意图、会输出莫名其妙的格式。
但它的确能在你累了、卡住、懒得翻文档、不想写重复逻辑的时候,给你“搭一把”。
有些人总问:“它真的能替代程序员吗?”
我觉得这个问题太大,不如换个问法:
“它能不能替代你那段低效、重复、烦人的写代码时间?”
对我来说,这个答案,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