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nt函数不贪多,只数数字有几个

COUNT函数是Excel与WPS表格中最基础的统计函数之一,但它非常重要。它的作用非常单一:只会识别并统计区域中包含数字的单元格个数。


语法就更简单了:

=COUNT(值1, [值2], ...)


值1:必需。要统计数字单元格个数的第一个参数,可以是单元格引用、数字或范围。

值2, ...:可选。最多可包含 255 个参数。



下面通过几个实用的小案例来帮你彻底掌握它。



案例一

统计有效数字的个数


这是COUNT函数最直接的用途。


比如B列的成绩数据,其中有些单元格是空的,有些单元格登记的是文本:“缺考”。我们想要统计一共有多少人参加了考试?(换种说法叫做有效成绩有多少)



我们就可以输入公式:

=COUNT(B2:B6)


COUNT函数会忽略所有非数字的内容。它会数一数B2:B6这个区域里,哪些单元格是数字。


它数了:B2 (79,数字),B4 (96,数字),B6 (65,数字)。

它智能忽略了:B3 (“缺考”,文本),B5 (空单元格)。


所以准确统计出了一共有3人参加了考试。(即有效成绩3个)




案例二

统计多个不连续区域的数字个数


COUNT函数的参数可以是多个不连续的区域。


比如我们要统计“3月月考”和“5月月考”两列中,共有多少个语文成绩记录?



我们可以输入公式:

=COUNT(B2:B6,D2:D6)


COUNT函数会分别统计B2:B6和D2:D6这两个区域中的数字的个数,然后相加。


B2:B6:包含 79,96,65,3个数字 (忽略了“缺考”与空格)

D2:D6:包含 68,66,74,98,4个数字 (忽略了“缺考”)


所以“3月月考”和“5月月考”两列中,共有7个语文成绩记录。




案例3

统计参考率


COUNT经常与COUNTA搭配使用,用来计算数据的有效率或完成率。


比如我们要统计本次考试的参考率是多少,即有成绩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



我们可以输入公式:

=COUNTA(A2:A6)


统计总人数,通过对A列姓名统计非空单元格,结果是5。




最后完善公式:

=COUNT(B2:B6)/COUNTA(A2:A6)


COUNT(B2:B6)统计B列成绩区域有成绩的人数,结果是3。


运算过程:3/5=0.6

通常我们还可以将结果通过“设置单元格格式”设置为百分比格式:60%。




案例四

判断数据完整性(与IF结合)


我们可以用COUNT+COUNTA+IF函数来检查一行或一列的数据是否填写完整。


比如成绩列的数字数量等于总人数,就提示“完整”;否则,提示“不完整”。



我们可以输入公式:

=COUNT(B2:B6)=COUNTA(A2:A6)


判断“成绩列的数字个数”是否等于“总人数”。会返回逻辑值TRUE或FALSE。




完善公式为:

=IF(COUNT(B2:B6)=COUNTA(A2:A6),"完整","不完整")


如果相等,即第一参数是TRUE,说明所有都有成绩,返回“完整”。

如果不相等,即第一参数是FALSE,说明有缺考或空值单元格,返回“不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