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15个硬核统计函数公式,解决90%数据分析需求

打工人必藏!15个Excel统计函数详解,从数据小白到分析大神就靠它

在日常工作中,数据统计是每个职场人必备的核心技能。无论是业绩汇总、报表分析还是数据整理,都离不开Excel统计函数的帮助(WPS用户也适用)。今天整理了15个最实用的统计函数,每个都配有真实工作场景示例,让你轻松掌握数据分析精髓!请点赞,转发,收藏备用!



一、基础计数函数:搞懂"数数"的门道

1. COUNT函数:数字的"专属计数器"

应用场景:给员工信息表自动生成序号(插入新行也能自动补全)

模拟表格(行号1-10):

行号

A列(姓名)

B列(序号)

C列(部门)

D列(工资)

1

张三


销售部

8000

2

李四


技术部

12000

...

...

...

...

...

公式(B2单元格输入,下拉填充):

=COUNT(A$1:A1)+1

拆解

  • A$1:A1是动态扩展的区域(从A1到当前行);
  • COUNT只统计数字(这里A列是文本,所以初始值为0);
  • +1让序号从1开始,插入新行时自动补全(比如在第3行插入一行,B3会自动算成3)。

2. COUNTA函数:非空单元格的"全能管家"

应用场景:检查员工是否完成所有信息填写(任务完成率统计)

模拟表格(行号2-6):

行号

A列(姓名)

B列(手机号)

C列(邮箱)

D列(完成状态)

2

王五

138****1234



3

赵六


a@xx.com


公式(D2单元格输入,下拉填充):

=IF(COUNTA(B2:C2)>1,"达标","不达标")

拆解

  • COUNTA(B2:C2)统计B、C列非空单元格数量(王五填了手机号,数量=1;赵六填了邮箱,数量=1);
  • >1表示两个字段都填了(达标),否则不达标。

3. COUNTIF函数:单条件计数的"老熟人"

应用场景:跨表查重(比如核对员工是否在两个表中重复出现)

模拟表格(Sheet1:行2-5是员工名单;Sheet2:行2-6是新增报名名单):

Sheet1(行号)

A列(姓名)

2

张三

3

李四

Sheet2(行号)

A列(姓名)

2

王五

3

张三

公式(Sheet2的D2单元格输入):

=IF(COUNTIF(Sheet1$2:A$5,A2)>0,"重复","唯一")

拆解

  • COUNTIF(Sheet1$2:A$5,A2)统计Sheet1中A列与当前行姓名相同的数量;
  • >0表示存在重复(比如Sheet2的"张三"会被标记为"重复")。

4. COUNTIFS函数:多条件计数的"全能选手"

应用场景:统计"财务部+本科+工龄>3年"的员工人数

模拟表格(行号2-7):

行号

A列(部门)

B列(学历)

C列(工龄)

2

财务部

本科

4

3

技术部

本科

5

4

财务部

大专

3

公式(D1单元格输入):

=COUNTIFS(A2:A7,"财务部",B2:B7,"本科",C2:C7,">3")

拆解

  • 同时满足3个条件:部门=财务部、学历=本科、工龄>3年;
  • 结果为1(只有行2符合)。

二、高级统计函数:数据分布的"透视镜"

5. FREQUENCY函数:区间统计的"专业工具"

应用场景:统计"25岁以下""26-35岁""36岁以上"的员工占比

模拟表格(行号2-8,D列是年龄):

行号

D列(年龄)

2

24

3

28

4

32

5

36

6

40

公式(输入后按Ctrl+Shift+Enter三键结束):

=FREQUENCY(D2:D8,{25,35})

拆解

  • {25,35}是分界点,将数据分为3组:<25、25-35、>35;
  • 输出结果为{2,3,2}(2人<25岁,3人在25-35岁,2人>35岁)。

6. SUMPRODUCT函数:多条件统计的"万能钥匙"

应用场景:统计"90后(1990-1999年出生)"的员工人数(身份证号在E列,前4位是年份)

模拟表格(行号2-6,E列是身份证号):

行号

E列(身份证号)

2

19950312XXXX

3

19881105XXXX

4

19980721XXXX

公式

=SUMPRODUCT((--LEFT(E2:E6,4)>=1990)*(--LEFT(E2:E6,4)<=1999))

拆解

  • LEFT(E2:E6,4)提取身份证前4位(年份);
  • --将文本转数字(比如"1995"转1995);
  • (>=1990)*(<=1999)生成0/1矩阵(符合条件的为1);
  • SUMPRODUCT求和,结果为2(行2、4符合)。

三、平均值计算:数据的"平衡器"

7. AVERAGE函数:简单平均的"基础款"

应用场景:计算某部门(技术部)的平均工资

模拟表格(行号2-5,B列是部门,C列是工资):

行号

B列(部门)

C列(工资)

2

销售部

8000

3

技术部

12000

4

技术部

15000

公式(D1单元格输入):

=AVERAGE(C2:C4)

结果:(8000+12000+15000)/3=11666.67(注意:包含非技术部数据,需用AVERAGEIF修正)。

8. AVERAGEIF函数:单条件平均的"精准版"

应用场景:仅计算技术部的平均工资(排除其他部门)

公式

=AVERAGEIF(B2:B4,"技术部",C2:C4)

结果:(12000+15000)/2=13500(只统计B列=技术部的C列数据)。

9. AVERAGEIFS函数:多条件平均的"终极版"

应用场景:计算"技术部+职级=高级"的平均工资(职级在D列)

模拟表格(行号2-5,D列是职级):

行号

D列(职级)

2

初级

3

高级

4

高级

公式

=AVERAGEIFS(C2:C4,B2:B4,"技术部",D2:D4,"高级")

结果:(12000+15000)/2=13500(同时满足技术和高级条件)。


四、极值统计:数据的"筛选器"

10. MAX/MAXIFS:最大值的"找茬高手"

应用场景:找技术部的最高工资(MAXIFS)和全公司最高工资(MAX)

公式

=MAX(C2:C4)  // 全公司最高:15000  
=MAXIFS(C2:C4,B2:B4,"技术部")  // 技术部最高:15000

11. MIN/MINIFS:最小值的"挑刺专家"

应用场景:找销售部的最低工龄(工龄在E列)

模拟表格(行号2-5,B列是部门,E列是工龄):

行号

B列(部门)

E列(工龄)

2

销售部

2

3

销售部

5

4

技术部

3

公式

=MINIFS(E2:E4,B2:B4,"销售部")  // 结果:2

12. LARGE函数:第N大的"成绩单"

应用场景:提取销售业绩前3名(销售额在F列)

模拟表格(行号2-6,F列是销售额):

行号

F列(销售额)

2

50000

3

38000

4

62000

5

45000

公式(F8单元格输入,F9下拉填充):

=LARGE(F2:F6,1)  // 第1名:62000  
=LARGE(F2:F6,2)  // 第2名:50000  
=LARGE(F2:F6,3)  // 第3名:45000

五、专业统计:数据清洗的"手术刀"

14. TRIMMEAN函数:去极值的"公平秤"

应用场景:比赛评分(去掉最高和最低分,求平均分)

模拟表格(行号2-11,B列是10位评委打分):

行号

B列(分数)

2

9.2

3

8.5

...

...

11

9.5

公式

=TRIMMEAN(B2:B11,2/10)  // 去掉2个极值(10个数据)

拆解

  • 2/10表示去掉前2%和后2%的数据(10个数据即去掉2个);
  • 结果为中间6个分数的平均分,避免极端评分影响公平性。

15. RANK函数:排名的"裁判员"

应用场景:给销售业绩排名(同分同名次,后续名次跳过)

公式(C2单元格输入,下拉填充):

=RANK(B2,B$2:B$6,0)  // 0表示降序(从高到低),1表示升序

示例

  • 若B2=62000(最高),则C2=1;
  • 若B3=50000(第二高),则C3=2;
  • 若B4=50000(并列第二),则C4=2(下一个不同分的C5=4)。

六、避坑指南+高频问题

常见问题1:COUNT和COUNTA有什么区别?

  • COUNT:只统计数字(如工资、数量);
  • COUNTA:统计所有非空单元格(包括文本、日期、逻辑值TRUE)。

常见问题2:FREQUENCY函数总报错?

  • 必须输入数组公式:选中输出区域(如A1:A3),输入公式后按Ctrl+Shift+Enter;
  • 分界点需按升序排列(如{25,35}不能写成{35,25})。

常见问题3:SUMPRODUCT结果不对?

  • 检查条件是否用双引号包裹(如"技术部");
  • 逻辑运算符需用英文符号(如">3"而非“>3”)。

测试题(答案见文末)

  1. 要统计"销售部+本科+工龄>3年"的员工人数,最合适的公式是? A. =COUNT(Sheet12:A5) B. =COUNTIF(Sheet12:A5,"销售部") C. =COUNTIFS(A2:A7,"销售部",B2:B7,"本科",C2:C7,">3") D. =SUMPRODUCT((A2:A7="销售部")(B2:B7="本科")(C2:C7>3))
  2. 用FREQUENCY函数统计"25岁以下""26-35岁""36岁以上"的员工数,正确的分界点是? A. {25,35} B. {35,25} C. {25} D. {35}
  3. 要计算"技术部+高级职级"的平均工资,且排除实习生(工资<5000),最简洁的公式是? A. =AVERAGE(B2:B4) B. =AVERAGEIF(B2:B4,"技术部",C2:C4) C. =AVERAGEIFS(C2:C4,B2:B4,"技术部",D2:D4,"高级",C2:C4,">=5000") D. =SUMPRODUCT((B2:B4="技术部")(D2:D4="高级")(C2:C4>=5000))/COUNTIFS(B2:B4,"技术部",D2:D4,"高级",C2:C4,">=5000")

答案

  1. C/D(COUNTIFS和SUMPRODUCT均可实现多条件计数,C更简洁,D兼容性更好);
  2. A(FREQUENCY按升序分界,{25,35}将数据分为<25、25-35、>35三组);
  3. C/D(C用AVERAGEIFS直接多条件平均,D用SUMPRODUCT求和+COUNTIFS计数,结果一致)。



欢迎关注:千万别学excel,这里有数千篇excel相关视频和文章,带你玩转excel!祝你早日升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 ̄~)~